張原天中華文化傳播大賽之中華才藝表演決賽

    昨晚,2019年暨南大學·張原天中華文化傳播大賽之中華才藝表演決賽在暨南大學石牌校區禮堂舉行。自初賽以來,暨南學子積極參與比賽,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至五洲四海的殷切囑托。

    本次決賽共有十二組選手同臺競技

    快來看看他們現場的精彩表現

    由四海書院中華才藝舞蹈隊帶來的《賽德克•巴萊》以舞蹈藝術演繹臺灣賽德克族人民的抗戰情景,更以此展現出中華民族不畏強難、英勇奮戰的偉大精神。



 

    暨鈴人的《鈴龍的傳人》將傳統空竹與絢爛燈光、五彩飛龍相結合,賦予空竹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將傳統變為了潮流。

    《龍騰獅舞傳四海》由中華文化大講堂龍獅研習班帶來。來自泰國、老撾、緬甸、蒙古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留學生們結合時尚的音樂和LED視覺的元素,使現代舞蹈步法、傳統武術步法、舞龍手法、舞獅步法相互交融。節目中的5頭大獅子、20頭小獅子與他們的五彩服飾,寓意著五大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體現著新時代青年人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千年之約團隊的成員來自五洲四海,他們帶來的《夢印絲路》用舞蹈傳達著心中的情意,用舞蹈致敬著絲路文化。五種服飾,五個民族,象征著綿綿絲綢之路上心心相連的人們。

    新長征路上的Beking Opera帶來的《白蛇傳•遊湖》在傳承中創新,演繹國粹新潮流,讓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重新上演。

 

    由龍獅協會舞獅隊帶來的《醉獅》通過學習模仿獅子的神態,面向海內外宣揚龍獅精神,彰顯暨南學子活力滿滿、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用實際行動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華文學院叢林化雨組帶來的《木蘭》將古箏、朗誦與舞蹈相結合,選取《木蘭詩》節選和《頌木蘭十二絕》節選,將木蘭風姿重現於人們眼前,頌揚著女英雄不竭的勇氣與毅力。

    傣雅洛組合的舞蹈《般般入畫》為我們演繹了具有典型西南傳統文化特征的傣族舞蹈,優美的舞姿、精致的服飾,仿佛將我們帶入綿綿山巒中的花腰傣族群部落,去體會其中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民族特色。

    中華文化大講堂漢服禮儀、武術研習班帶來了詩歌舞臺劇《詩仙李白》。來自中國、美國、泰國、老撾、法國、緬甸、秘魯、柬埔寨、摩洛哥、土耳其、意大利、敘利亞、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亞等14個國家的學生選取了《贈汪倫》《將進酒》《靜夜思》等李白的著名詩篇,將其編成詩歌舞臺劇,以留學生的視角演繹著氣度不凡的李白,詮釋著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二十四節令鼓》由暨南大學學生會馬來西亞學生聯合會演繹。二十四節令鼓是在華人傳統鼓藝基礎上加以充實和創新而成,現在已經成為東南亞華人文化傳承的象征,也是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承與發展的代表之壹。

    擁有中國香港和印度尼西亞成員的巴厘島主和他的朋友們帶來的《青花菊花花易冷》用音樂解讀中國文化,用國風詮釋流行基調,帶我們走進煙雨江南,品味國風之美。

 

國術樂韻坊聯隊帶來的《射樂之禮——王師》,用射藝搭配國樂,以古典樂器,演繹岑參送友人歸京的軍中宴會場景。

 

    暨南全力打造中華文化校園品牌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遠播至五洲四海

    除了2019年中華文化月系列活動

    我校中華文化大講堂

    也開展了壹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武術研習班

 

    武術又稱國術或者武藝,在中國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壹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壹。

    課堂上,鄢波老師首先和同學們介紹了武術的基本情況。武術的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樣,有競技對抗性的散打、推手、短兵,有適合演練的各種拳術、器械的對練。同時,鄢老師對武術的基本步形和腿法,如馬步、弓步、虛步、仆步、裏合腿等都進行演示,讓同學們通過觀察體會不同動作間或細微或顯著的差異。

 

    通過課堂學習,許多對於武術從未了解的僑生、留學生感受到了中國武術文化的魅力。

 

 

 

古琴研習班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風淩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其中居於首位。

    古琴研習班請來了孔子第74代後人、古琴嶺南派傳人孔浩泉先生作為指導老師,帶領大家走近古琴,走近孔子,走近中國的禮樂文化。

 

    很多同學之前都沒有接觸過古琴,在課堂上聆聽孔老師的演奏之後,同學們都被古琴渾厚、圓潤的音色所打動,紛紛投入了對古琴的學習。

 

 

花事研習班

     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有簪花佩花等愛花的情結。在《詩經》和《楚辭》裏就記載著以花傳情,以花飾體等活動。到了宋朝,男子簪花亦日益普遍,引領壹種時尚。“簪花”成為法定的禮儀制度之壹。

 

    課堂上,黃老師耐心給同學們講解茶花知識。中國傳統插花在過去的兩百多年間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如今人們對中國傳統插花的認知少而又少。如何傳播與推廣傳統插花,是當下作為傳統文化踐行者的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和需要反復思考的問題。

 

    經過黃老師的悉心指導,同學們的巧手將各式各樣的佩花簪花紛紛呈現出來,也在寓教於樂中體會到插花的高雅與情趣。

 

 

 

茶事研習班

茶發源於中國,也發揚於中國。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且至今長盛不衰,傳遍全球。中國人飲茶,飲的不僅是茶,更是文化。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更是茶藝與精神文明的有機結合,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李娟老師在講茶之前先講“禮”。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內涵之壹,而“敬、靜、凈、雅”則是李娟老師對茶之禮的理解。李娟老師將這四個字稱之為“茶之美學”的基礎。茶藝是壹門深奧的學問,將優秀的中華傳統禮儀融入到茶藝教學壹直是她致力於做的事情。

 

    為了讓同學們在寓教於樂中學習中國茶藝、了解中國茶文化,李娟在上課之前專為同學們布置好茶席, 具體講解了中國茶的各方面禮儀之後,李娟老師又結合實物展示向同學們介紹了茶的種類和茶器。課程結束後,同學們都不禁感慨收獲頗豐,增長了見識和對茶的了解。

射禮射藝研習班

    射禮是中華民族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之壹。古代重禮,射禮不僅是壹種上到天子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參與其中的活動,更是周朝人們禮儀的表現。

 

    中華文化大講堂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對於射禮射藝的課程也是十分的重視。梁燕爾老師為射禮射藝研習班的老師,每周日下午在華文學院的北樓草坪進行教學。

 

    射禮射藝是中華禮儀文化中重要的外在表現形式。通過射禮射藝的學習,我們不僅可以擺正自己禮儀的姿態,更重要的是,在射禮射藝的過程去感受中華民族的“禮”文化,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

文化體驗實踐課

    10月底,共有210余名選修《嶺南文化專題》和《中國城市文化》課的同學參加了“暨南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者培養計劃探索營”別開生面的中國漢服文化和雅文化的實踐學習活動。

    華教系的留學生們體驗茶藝文化

劉瀟瀟老師生動介紹中國的焚香文化

    同學們先在中華雅文化課室學習體驗了插花、品茗、焚香、掛畫,也認識了古琴、羽磬,並觀看了中國傳統美食視頻,隨後,同學們在劉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中華漢服館。

同學們欣賞了師兄師姐們的掛畫作品

參觀漢服文化體驗館

 

    通過暨南園的中華文化品牌活動

    越來越多的暨南人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希望暨南學子做好傳承者與傳播者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至五洲四海

 

更新時間:2019-11-19
本文轉載自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